近日摘得一好句:知交無遠近,萬里尚為鄰。這是習近平主席外訪亞洲四國時的一個新聞標題,仔細看來令人頗有感慰。
孔子說: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雖說這是上人家去“做客”,但對于好朋友之間,無論何往,不是也令人歡喜嗎?正所謂知己存海內,天涯若比鄰。對于知交的彼此,心的距離總會是近的,情意也總是深長的。
今年年初,習近平主席對法國進行高調訪問,同時受到法國政府的高規(guī)格禮遇,這是中法關系的見證,也是中法之間友誼的體現。回顧中法50年建交歷程,雖一路風雨,但彼此的友誼卻在磨礪中而日久彌新,并始終同舟一路的走來。
作為全球東西世界的兩個大國,彼此之間有著許多的相近之處,兩國一東一西同為各自大陸上的主要國家,具有豐富的歷史、璀璨的人文和瑰麗的記憶。同時在近現代中又存在著巨大的差異,一個是西方世界的強國,一個是東方的弱國;一個是資本主義的國家,一個是社會主義的國家。然而,相同的歷史命運、共同的時代要求卻讓兩個膚色有異、意識形態(tài)有別的國家拋棄了前嫌,求同存異地選擇了走在一起。在那個東西方國家因意識形態(tài)而全面對立的冷戰(zhàn)世界里,能夠向對方去伸出友誼之手進而建立外交關系,這需要的是無比的勇氣與決心,更需要有歷史的智慧和眼光。
時至今日,歷史早已證明中法建交的選擇是可行可信的,它讓兩個國家在兩極又兩集的世界里尋出了一條新出路,并為世界指示了另一個方向。國與國之間盡管會有差異,彼此對立著,但同樣是可以選擇去互信互利的交往,并逐漸消除隔閡,從而建立彼此的深厚情誼:國與國之間可以沒有強權主義,可以為了自己的發(fā)展和未來去選擇自己獨立的自主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等外交關系。是的,五十年前的 中法建交只是那個時代的一件大事件,然五十年后的今天卻足以說明世界歷史和格局的轉變提供了選擇。這是足以自慰的。
世界歷史浩浩蕩蕩,順之則昌,逆之則亡。而如今又同樣是一個浩浩蕩蕩的時代,世界的發(fā)展再一次鼓舞人們摒舊立新,為建立一個獨立自主、互信互益關系的和諧世界而努力。而這同樣是需要人們的智慧和勇氣、信心與決心的。隨著中法建交50載,彼此的外交關系更進一層,互信度也更深一層。知交無遠近,萬里尚為鄰,雖相隔萬里,相信兩國能夠為了彼此的過去、現在,而攜手共創(chuàng)出一個更美好的明天。
世界有期待,我亦期待之!